“青春志、中国梦、艺术梦”
——继续教育学院民间艺术“鲁绣”调研
2013年7月9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鲁绣”调研团赴潍坊昌邑开展社会实践。
鲁绣是山东省人民政府确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手工鲁绣部分,工艺水平和艺术水平都非常高,亦中亦洋,具有独特的韵味。
但是,因为各种外界因素和鲁绣工艺本身的复杂,现在手工鲁绣难以传承和延续。挽救传统手工艺,使传统工艺在传承的基础上,能够开枝散叶,发扬光大,是每一个有作为有抱负的莘莘学子的责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鲁绣”调研团队依托学校悠久的历史,学院建院伊始就有“抽纱”这个专业。而今,潘鲁生院长说过:“我们通过开发中国自己的文化产品,可以服务于我们当下的生活,甚至改变未来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们渴望通过研究传统技艺,把传统的智慧和现代设计结合起来,使我们的设计作品有了中国文化的根基。这些作品服务于大众,那么开启的就是一种有厚度、有传承的生活方式。
此次调研团队由5名同学组成,由专业教师李霞、辅导员尹怡朋担任指导教师。调研地选择在潍坊,因为潍坊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城市。特殊的历史环境使它成为鲁绣的一个重要集散地,在这里可以看到数量和种类非常多的鲁绣产品。
调研期间,队员们参观了昌邑民间鲁绣爱好者的珍贵收藏品,对抽纱品种中的雕平绣、威海满工扣锁、乳山扣眼、梭子花边、棒槌花边、手拿花边、网扣、钩针等技艺有了一定了解。大家在感叹“鲁绣”工艺技法丰富多采、题材广泛的同时,真切地感受到鲁绣的艺术魅力。目前,鲁绣作品已被纳入政府采购范畴,作为对外交流的礼品赠送。
调研小组立足调研课题,联系了潍坊有家族历史的鲁绣之家高巧红老师,与她进行了交流。高老师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鲁绣的支持力度,媒体能加大宣传力度,这样才能有更多的人对鲁绣感兴趣,学习并传承鲁绣。另外,高老师还建议在高校开设鲁绣相关课程,邀请一些民间艺人走进高校宣传鲁绣,激发年青人的兴趣。
本次调研采访只是暑期社会实践队调研的一部分,调研团队还准备开办种类齐全的精品鲁绣实物展览,配以技法和图片,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鲁绣。希望通过对鲁绣的调研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去了解鲁绣这一民间艺术,让更多的人知道这种古老的技艺和文化;希望从鲁绣的工艺技法中汲取精华,重新设计绘制画稿,力图做出符合现代人审美的鲁绣精品,让技艺以新的方式绵延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