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十周年主题传播活动走进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来自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手艺网、华夏日报、山东商报、新黄河、山东文旅频道等中央及地方主流媒体齐聚校园,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全面了解学院非遗研培工作的十年成效,深入感受文化和旅游系统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的积极探索与创新实践。
此次调研活动由我院继续教育学院牵头组织,汇聚了学院研培工作骨干力量及优秀学员代表,展现了非遗研培在人才培养、技艺革新、文化传播等方面的扎实成果。参与调研接待工作的有研究生处处长赵屹、人文艺术学院院长徐磊、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谢其云、造型艺术学院书法教研室主任杨国栋、继续教育学院培训部主任路鹏等相关负责人。研培学员代表包括2017年木雕(核雕)技艺培训班马友谊、2019年织绣技艺研修班牛玉叶、2024年笔墨纸砚品牌智创研修班王建,他们以亲身经历讲述了研培学习带来的成长与转变。
在下午的集中调研交流中,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谢其云致欢迎词,对各家媒体长期以来对非遗研培工作的关注与支持表示感谢。随后,培训部主任路鹏围绕“十年研培路”作专题汇报,从课程建设、教学特色、项目拓展、政策指导等方面全面梳理研培计划在我院的发展脉络与取得的成绩。人文艺术学院院长徐磊则就非遗专业建设情况进行了系统介绍,涵盖了人才培养体系、学科建设规划与教学改革实践。
三位优秀学员代表依次发言,分享了自己在研培期间的所学所得及后续发展成果。他们表示,研培课程不仅提升了技艺水平,也激发了他们将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生活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媒体提问环节,学员们就非遗传承方式、创新路径、社会效益等问题进行了坦诚交流,展现出新时代非遗传承人的担当与风采。
媒体记者还深入采访了研培授课教师和组织管理人员。造型艺术学院杨国栋主任介绍了书法类非遗课程的教学组织与学员成长变化;继续教育学院路鹏主任则详解了当前非遗研培工作的整体特征、资金管理机制及未来发展方向,回应了媒体对研培政策落实和传承人培育路径的关切。
调研活动尾声,路鹏代表学院感谢文化和旅游部多年来的关心与指导,感谢媒体朋友们不辞辛劳深入一线采写报道。他指出,国家自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非遗保护工作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作为“为人民而设计”的办学理念践行者,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聚焦人民文化需求,调动全校智力资源服务研培大局,助力传统技艺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学院还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非遗研培中的融入与实践。三位研培学员代表在完成培训后,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助残公益、共同富裕等国家战略实践,在服务社会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了新时代非遗传承人的使命与作为,也生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知行合一”的实干精神。
十年研培,是非遗技艺的赓续之路,也是文化自信的青春答卷。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将以研培计划十周年为契机,贯彻落实新时代文化发展战略,持续优化非遗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社会贡献度,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撰稿:路鹏;校审:来欣宇;复审:谢其云;终审:吴焕文